首页 > 实用文 > 工作计划

单元工作计划

时间:2025-10-12 13:55:09
关于单元工作计划3篇

关于单元工作计划3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元工作计划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单元工作计划 篇1

  教学任务:初步学习纵叉动作方法,发展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平衡能力.

教学重点:腿着地,前后一线

课次

教学任务

教学重点

教学要求

主要教法与措施

1、初步学习纵叉动作方法,增大髋关节活动幅度,发展腿部柔韧性。

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大腿接近地面,上体正直。

一腿跪地,另一腿前滑,脚跟着地,逐渐下振。

1.各种压腿练习。

2.一腿跪撑,另一腿前滑,上体前倾,两腿交替进行。

3.前后分腿站立,两手撑垫(地)前腿向前慢滑练习。

4.两手体侧撑地,两腿前后劈叉下振,逐渐加大幅度。

2、进一步学习纵叉方法,增大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发展腿部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大腿接近地面,上体正直,大腿着垫,脚面绷直。

1.各种压腿练习。

2.各种踢腿练习。

3.半劈腿练习。

4.一腿后滑成纵叉,两手体侧撑垫。

5.在提示和帮助下做纵叉练习。

6.完整的纵叉动作练习。

3、复习巩固纵叉的动作方法,发展柔韧、灵敏素质和平很能力

两腿基本劈直,上体正直腿要直,绷脚面,上体正。

1.各种压、踢腿。

2.由单膝跪撑开始,前腿脚跟着垫前滑,跪立的腿逐渐后伸,上体前倾,两手体侧撑垫,逐渐下振,两腿交替前伸。

3.一腿后滑成纵叉,两手体侧撑垫。

4.在提示和帮助下做纵叉练习。

5.独立练习纵叉动作。

4、通过技评,检查学生掌握纵叉情况,发展柔韧、灵敏素质

纵叉动作,用已学知识、技能认真测验。

1.集体做准备活动

2.纵叉练习

3.讲解测验方法及要求

4.分组测验

5.测后小结

单元工作计划 篇2

一、单元目标

态度:通过了解通信事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精神;感受通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遵守通信道德规范。

能力:能够使用常用的通信方式与亲友、同学进行通信联系,培养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

知识: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了解和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单元内容

1、通信的种类和发展

2、天涯若比邻

3、感谢你们的服务

4、爱护通信设施,遵守通信规范

5、温情寄给希望小学

三、单元教学基本思路

在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提出: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律法规。本单元遵循课程标准,安排了五个主题学习内容,力求体现和实施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第一个主题的学习,是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通信设备开始,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通信的概念和它所涵养的内容。然后利用照片、图片、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通信的发展,引起学生关注人们生活的变化。第二个主题是通过现代通信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受社会的巨大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体验生活与通信的关系。第三个学习主题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邮电行业劳动者的辛劳和为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教育学生要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第四个主题是渗透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教材也是本着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在他们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引导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最后安排的是选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一次通信,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学校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通信在我们日常生活和交往中是多么的`方便与重要。

四、单元教学指导建议

1、在组织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要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环境资源,让学生进行观察。

3、教师要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

4、鼓励学生收集信息和资料,尤其在了解通信事业发展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和资料了解通信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知道有关的趣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

五、单元教学评价建议

本单元学习内容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建议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

1、能够发现和观察与通信相关的场所、设施并能描述它们的作用。

2、积极地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3、在活动中能够出主意、想办法,克服困难,达到目的。

4、有敢于提问题的勇气,有展示自己的欲望。

5、有注意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与同学交流时,可以初步地分析自己掌握的信息

单元工作计划 篇3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大小比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掌握了百以内的加、减计算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因此,这部分内容是百以内数的延伸,是认识万以内数、亿以内数乃至更大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千以内四则运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能为学生认识更大的数积累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探索并掌握相应四则计算的方法提供支持。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教材先后安排认识了整百数,认识几百几十、认识几百几十几,并结合着安排相关的口算,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安排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安排本单元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编写主要有如下特点:

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数到算珠表示数,再到认、读、写抽象的数的过程,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掌握千以内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重视数数在认数过程中的作用。

3、精心选择认数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有日常生活素材。有环保方面的素材,还有自然现象和知识方面的素材。这些素材既丰富多彩又趣味盎然,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认数活动,促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不断丰富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4、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在具体情境中判断数的大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单元教学重点:

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三、单元教学难点:

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四、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千以内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千以内的数位名称及其顺序;会读、写千以内的数,能按指定要求从某个数起数到一千;能根据千以内数的组成及含义,正确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以及整百数加整百数加整十数与相应的减法;能合理灵活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在认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计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课时划分

1.认识千以内的数 3课时

2.练习二 1课时

3.比较数的大小 1课时

4.练习三 1课时

5.复习 2课时

《关于单元工作计划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