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12篇
演讲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质等来划分,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写起演讲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六班的 x,今天我演讲的目题是:传承文化,诵读经典。
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大家是否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他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是否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 &qut;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是否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2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论语》,传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简单而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的这种态度也影响了他的学生。
颜回,他最喜欢的学生之一,孔子曾经称赞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即使一个社会物质文明十分繁荣,享受这种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仍然有复杂的精神困惑。只有真正的圣人,才能不厌倦物质生活,始终保持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
孔子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在《论语》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第一个说是的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者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羞于请教那些不如我们的人。
虽然这两句话是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说的,但它们仍然是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了一个广泛的真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这是值得学习的,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导师。
我们要多向身边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绿叶下的幼苗吸收丰富的营养。山是如此雄伟和漫长;海是如此壮丽和辽阔。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所以辽阔,是因为它积极地收集每一滴水。这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如果我们想要有山的情怀和海的渊博,我们必须汲取凡人身上的优点。
《论语》有太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我庆幸书香味浸润着我。让我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我知道学习任何经典,先人的真谛都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生活在这些智慧的照明下,能够有仁爱之心,建立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3今天我读完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我知道了:当今的少年儿童应当要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化作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行动,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我知道了: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总汇,是汉民族同兄弟民族在不断融合中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我知道了:从诸子百家到四大发明,从四大名著到数学医学,从书法绘画到建筑水利,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我知道了,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他们用不朽的名篇在史册上写下了闪光的名字。而在其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孔子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色弟子72人。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晚年修订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是孔子的简介,从这儿就可以看出孔圣人的伟大。然而,他真正让我崇拜的地方在于他不在乎冉雍家境贫寒,接受他,还让弟子们改变对冉雍的看法,让冉雍愉快的学习,而冉雍也不负重望成为了“孔门十哲”之一。
“至圣先师”孔子令我们崇拜,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像孔子一样的人,即名声远扬,又不会歧视那些弱小的人,只有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才能传下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沉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出色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这本书读完了,复杂的心情化为了一句话: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4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那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豪。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早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当我们吟诵品味这 ……此处隐藏6030个字……快放寒假时,六二班的杨椿枫同学家里不幸着了火灾,看着他伤心的样子我真的好难过。我和同学们一样,把自己积攒了一年多的零花钱,全部捐给了他们家,还把自己的衣物、学习用品送给了他。当我看杨椿枫同学的妈妈,拿着大红纸书写的感谢信来到学校时,我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张超同学是从乡下转学到我们班来的,由于他家境贫穷,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他总是显得有些恐惧与不安。我要主动地向他伸出温暖之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向班主任要求和他同桌,和他一起学习,下课和他聊天,帮他熟悉学校环境,邀请他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我还发动同学们捐给他许多课外书籍和学习用品,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渐渐的,他的脸上的笑容增多了,成绩也有了飞速的进步!重阳节,我和班里的几位同学,买上几个大的西瓜,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们,为老人们唱歌、跳舞,陪老人们开心地玩了一整天。像这样的小事,我总是在默默地做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文明美德之花,装扮了我心灵的春天,让我感到无比快乐。
大家一定听过《让地三尺》这个具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在官,他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问题与邻居发生了争执,两家谁也不让谁。张英知道此事后,给家人写了一封书信,内容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他劝解家人,对人要宽容,主动谦让。张英的家人接到信后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让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争。邻居看到张家这样心胸宽广,非常感动,也朝里让了三尺,过道多了六尺,为此陡然开阔,行人不再感到狭窄,一时间,两家处理问题的做法传为佳话。
尊重、宽容和谦让,是一种美德,令人间平添许多温情!古人尚且如此,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我们,更应该学习。星期一的那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穿着姑妈从上海给我寄来的漂亮的群子去上学。可是意想不到地事发生了,当我蹦蹦跳跳地去学校食堂吃早餐时,突然与端着一碗粉只顾埋头走路的张明宇同学撞了个满怀。明宇一个趔趄,将一碗粉全泼在了我的身上。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所有的人都楞住了,似乎等待着一场“唇枪舌战”暴风雨的来临。明宇也吓呆了,结结巴巴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微微一笑,关切地问“你没烫发着吧?”瞬间,矛盾在微笑中变得云淡风清。是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实,文明美德,离我们不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吗?让我们从小播下文明美德的美好种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争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文明美德好少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11亲爱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孝道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时光和历史演变,造就了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如今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讲究高尚美德的一个民族,中国有“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美称。从孔融让梨,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再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连串脍炙人口的美德故事,都无一不体现出了拥有高尚的传统美德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国学中有一部《弟子规》,它这样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他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向有仁德的人学习,在做了这些事情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就应该好好的学习有益的学问。它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是孝。“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过扣人心弦的感动故事。有那么一个人,被称为“最美的女孩”,并不是她长得有多么的美丽漂亮,而是她任劳任怨照顾自己的养母十几年,这个女孩叫做孟佩杰。孟佩杰生长在农村,在她五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因为生活艰难,不得已将她送给了别人。1998年,养母患上了疾病,只能瘫痪在床,养父无法忍受生活困境悄然离家出走。从那时起,年仅8岁的孟佩杰便开始承担起照顾瘫痪养母的重担,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孟佩杰初中毕业时,为了照顾养母,孟佩杰主动选择就近的学院学习。在学院学习过后,学校安排孟佩杰到外地读书,孟佩杰毅然决定带养母去上学,依旧不离不弃悉心照顾养母。孟佩杰十几年来,4000多个日日夜夜,知孝感恩、无怨无悔照顾养母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孟佩杰与养母并没有血缘关系,
她还能这么悉心孝敬养母,同学们,我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呢?双休日,父母下班回来,能递上一杯热水没有?能扫地,整理房间没有?在学校,能认真学习,用进步的成绩回报父母没有?自己做事情不好或做错了,父母指责,恭敬聆听没有???同学们,孝顺父母,不难做到。只要我们有感恩的心,听父母师长的教诲,从小事做起,我们也可以成为孝子,报答父母之恩。
同学们,让我们常怀孝子之心,行动起来,孝顺父母,弘扬中华灿烂的文化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传承经典文化演讲稿1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而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犹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记载了中国五千年来的悲与苦,蕴含了五千年来中国人民的喜与乐。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腹有诗书气自华”,祖国优秀的文学经典,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在读经诵典中培养德行,学会做人,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它像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自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道德育品质,同时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诵读经典就像喝上一杯好茶,需要我们入情入心,细细品尝,才能在乐中学会享受,忧中学会思考。
以诗词歌赋观人文精神,在历史纵横中寻千年文化。中华经典将我们带入了一场真实的穿越。在这里,我们可以和智者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浑然天成的陈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恬淡娴静的孟浩然。他们从散发着油墨清香的古诗词,沿着字里行间的阵阵豪情向我们走来。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巍巍大中华,浩浩民族风。那铿锵有力的吟唱,那忧心天下的胸襟,那回眸一笑间的柔情,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折服?
几声蝉鸣,几缕残风,嘈杂难诉心肠,一轮孤月,一双棹桨,淅沥雨丝之后,却无奈对离伤,千钟风情纵难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余,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
不学诗,无以言,我们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家园。
为了不让这些隔世经年的艺术就这样在它们诞生的地方,黯然地消亡,每一个中国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在面对几千年经典文化时,都应是渺小而谦逊的。这一条路,从浅尝到深爱,从了解到发扬,是我们一辈子的职责。让我们去学习,去珍爱。我们会发现生活里静静的美好,看见血脉里的东西,无比鲜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