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演讲稿

记者节演讲稿

时间:2025-07-26 21:39:10
记者节演讲稿

记者节演讲稿

演讲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者节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记者节演讲稿1

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同仁们:

大家好!

我叫xx,是x日报社的一名记者,在记者这个岗位上,我已经从事6年多了。从当初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今天对新闻规律有一定了解的一名记者,六年的新闻生涯给了我第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我也常常思考着一个问题:记者的使命和责任是什么?

作为一名记者,他首先是一位社会的观察者。

普利策曾经说过,“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就是那船头的了望者。他要为社会负责,为社会守望,发现大船在行进过程种的暗礁险滩,及其运行中的各种毛病,及时的向船长报告,确保大船的安全,保护每一个船员的生命与财产。”

换而言之,记者对于社会,就象啄木鸟对于大树一样,在观察中不断发现社会肌体上的各种毛病,确保社会健康的发展。我想,这也许就是记者的第一项使命,作为观察者的使命。

作为一名记者,他也是一名历史的记录者。

无论是在极地高原;还是在戈壁沙漠;无论是在抗洪一线,还是在火灾现场……在所有重大的历史时刻,我们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为历史写下初稿。

去年的这个时候,全国人民面对非典疫情的步步进逼,拉起了严密的防护网。当时,我和我的同事一起,走进病区,采访了里面的医护人员,了解到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感人故事,记录下这场全国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战斗。对此,我为自己是一名记者而骄傲。

作为一名记者,他还应该是一名文化的传播者——传播文明,传播理性,传播亲情,传播关怀。

前年,一位刚刚考上同济医大本硕连读的一中学生找到报社,请求报社为她呼吁,帮助她完成学业。这个女孩和她的母亲都特别坚强。女孩的父亲早在两年前就已失踪,母女俩每月只有三百多元的收入,但是母女俩从来不对外人诉说自己的苦处。女孩读书的学费完全依靠亲戚的捐助。在考大学前几个月,女孩唯一的营养品就是姑姑买给她喝的奶粉。这样的一个家庭,当她们看到通知书上每年一万多元的学费时,一下子陷入痛苦之中。

在报社的帮助下,一家影楼首先捐款一千元给这个女孩。随后,团市委又安排给这个女孩一笔总数二万元的特困生奖学金。当时许多读者来信来电,表示愿意捐助她。直到两个月后,还有读者向报社索要联系方式,打算帮助这个女孩。这件事最让人欣慰的,不是女孩最终得到了帮助没有失学,而是通过报纸的传播,体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我又想起了另一个例子。去年,市第一人民医院住进了一位重伤的农民工。几年前,因为家庭贫困,他和一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结了婚。妻子去世后,他独自带着两个继子生活,靠打工养活孩子。在一次拆迁中,这个农民工摔成重伤,请他拆迁的人给了很少的一点钱后,就不知去向。他欠了医院四千多块钱的医药费,从院长到护士们都捐款仍然无济于事。

照顾他的,只有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十几岁的继子。最困难的时候,三个人吃一份盒饭。两个孩子日夜照顾继父,最后大的一个到上海打工,试图多赚一点钱帮继父看病。稿件见报后,也有不少读者向这个农民工捐款,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住他的生命。

但是,很多人却因此记住了这个故事——一个充满亲情的故事。

作为一名记者,他更应该是一名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优秀的新闻改变人们的生活——

前两年,一位日本专家拿出他在华三年工作的二十万元工资,捐献给太湖的农村,建造一所希望小学。从此,这个村的孩子不必分散到其他村子里去读书。

促成这件事的原因,主要是一个挂职干部不停的向有关部门写信,反映当地的实际困难。这些信中的一封,通过一家省级媒体刊登出来,引来了这笔资金。这所希望小学改变的,也许不只是一个个农村孩子的命运,还有他们的家庭。

一个著名的记者说过,记者的职责就在于深刻的关注、忠实的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揭示历史进程中的瓶颈因素和问题所在,不断地反映社会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闻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建设一个公平、文明进步的民主社会。

当制度一天一天的完善,当我们这块土地更少一些孙志刚被打死,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更加文明,政府官员在行政过程中更加律已,我们很多制度,政府一些部门的行政过程中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的时候,每一个人的权利得到保障的时候,这就是社会在进步。

看起来我们是在关注着一个又一个的个案,但是,通过这些个案,我们又推动了重大制度和政策的调整。当社会一天一天进步的时候,当越来越文明的时候,这就是我们记者的荣耀和骄傲,也是新闻的荣耀和骄傲。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记者节演讲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

我是x电视台的记者x,今天非常荣幸在第xx个记者节即将到来之际,代表十佳优秀记者在此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在这里向所有记者同仁们表示祝福,同时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广电事业的所有领导、各界朋友送上最诚挚的谢意,因为你们的鼓舞与鞭策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因为喜欢博学的央视名嘴水均益,因为喜欢睿智的白岩松,喜欢犀利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14岁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们一样的记者20xx年夏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怀揣着当年的梦想,走进了x广电。这个选择,让远在长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会在离他们千里之遥的x扎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能一直在这个辛苦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掐指一算,今天是我来x的第490天,回想这四百多个日夜,一个女孩子,背井离乡没有朋友,语言不通,完全像没有归宿感的浮萍,随风飘零。幸运的是,在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慢慢地适应,并融入到记者这个行列,融入到这座城市。从第一次采访时因语言不通,与被采访者面面相觑的尴尬,到现在灵活自如的问答;从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写时的羞愧到现在得心应手的写稿……这一路,布满了太多的坎坷和荆刺,凝结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记得今年六月五号那个深夜,那晚我在做的x义工特别节目。为了赶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点。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时候,突然,电脑死机了可怕的是,节目没有保存,大家都明白,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费了……眼看第二天的节目将受到影响,那一夜我对着空无一人的制作室失声痛哭——

人们常说记者就意味着与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记者这个职业是精彩的。因为你在读懂别人的时候,也在检阅和丰富自己,很多时候,你采访的对象,就是你奋进的动力。

今年夏天,在和陈主任,杨哥一起拍教育专题片的时候,小x悲惨的家庭遭遇。x-血气方刚 ……此处隐藏10894个字……度广电共奋进!

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大家!

记者节演讲稿12

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了,以前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一天是个节日,更不会去为这一天特殊做点什么;但现在,每当这个日子来临的时候,我会在心里计算着,这是我来经广台的第几个节日了,这一天又是我领结婚证多少周年呢?

每年的十一月八日,是沉淀的时候,是总结的时候,是放飞梦想的时候,是创造希望的时候。

20xx年年末到现在,我在经广台整整四年,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经广台的发展,见证了广播事业的发展,见证了吉林市的发展,当然,在这四年里,经广台见证着我的成长并影响着我,让我从一个刚从校园走出来不通世事的大学毕业生变成传媒工作者;让我从一个眼高手低的大男孩变成一个成熟稳重、收放自如的有家男人;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广播人、什么是真正的强势媒体。

四年的时间仅仅是我生命中的一小部分,但我的一生就是由这一个个一小部分组成的。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见事都深深的打动着我,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永志不忘。

记得是20xx年一月份,我和王宏一同住在七楼的宿舍里,同居的还有当时新闻部的记者于志勇(那天他值班)。大约是半夜一点左右,突然间宿舍的三个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在那种万籁俱寂的夜晚,连于哥打呼噜的声音都震耳欲聋,何况这种突如其来的强烈的敲击。那个时候我大学还没有毕业,之前一直住在宿舍里,所以当时给我的第一直觉就是:“糟了,楼下电子系的对头又来‘踢寝’了,哥几个,抄家伙!”平静了一下,打开灯,我在王宏和于志勇的脸上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王宏,头发蓬乱,眼神迷离,还记得当时他没有脱衣服,是和衣而睡,整个人的肢体语言给人感觉就是像要立刻做点什么又不知道做什么好;在于志勇的脸上,我看到的是:嘴角边流了一半的口水,眼角的差目糊,但更重要的是他眼神中的沉着、习惯和冷静。果不其然,发生了突发事件需要采访报道。于是,于志勇掀开临时盖在身上的军大衣,离开身下的行军床,拿起身边早就准备好的采访设备,真的像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奔赴采访第一线。

后来我知道,像这样的突发事件和突发的采访报道对于经广台来说一直就是家常便饭,可能每一个做记者的经广人都曾经经历过。但我认为,那是我到经广台所经历的第一堂课,在那节课上,我学到了敬业、奉献、冷静、沉着,当然,我同样懂得了,如果哪天我做值班记者,睡觉时绝对不能脱衣服。关于记者节的演讲稿。 字串8

惊雷一声平地起,一年有如一梦兮。仿佛就做了几期《都市男女》节目,就采访了几篇《消费调查》的稿件,历史的车轮就滚滚向前了,一下子就来到了 20xx年的年末。那一段时间吉林市的夜晚可不太平:抢车的、杀人的、劫色的,平时根本就没有机会经历过的急、难、险、特事件突然离我如此的没有距离感。

记者节演讲稿13

20xx年,也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16个年头。重新审视过去的一年,于我却不同寻常,因为这里有太多的时光值得我珍惜和镌刻,有太多的记忆值得我珍藏和回味。

今年,是大冶分社四合机制改革的第一年,我真正融入记者之中,在与他们的摸爬滚打、荣辱与共之中,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心跳和脉动,感知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怀。

时政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90前后是绝对主力军。因为年轻,记者程长珠在加班赶稿中忘记了饥饿;因为年轻,记者冯升在冒雨采访中依然感觉内心温暖;因为年轻,记者周雨婷踏着月光采访归来也倍感惬意;也因为年轻,每每接到百姓诉求,大家总能饱含激情与热情

这些事,成为我生命中雕刻的时光,照亮我在希望中前行。

记者节演讲稿14

在新闻媒体这条路上学习了将近6个年头了,每一年的学习路上让自己进步一点,改变一点,我也感受到了记者应具备的责任和使命感。

这些年,从新闻记者到新闻编辑,再到新闻记者,可以说是从一线到幕后,再从幕后回到一线,岗位在不停的变,而一颗炽热的新闻心没有变,始终肩负着一位新闻媒体人的职责。

今年,对于我来说是我变化很大的一年,从擅长跑的市场经济战线,转到宏观经济战线,开始从不适应到后面慢慢适应,再到报道出大冶经济发展多条政经类新闻报道,如大冶百强再进位等。今年两次外出采访,赴广东、湖南,与身价从百万到上亿元的企业家对话,聆听他们的成功之道,抒写他们的拼搏传奇,传递社会正能量。

记者节演讲稿15

时光如梭,转眼间又到了金色铺满山野、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在宣传系统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迎来了第十二个记者节。今天在这里,说说我对记者这个崇高职业的敬仰之情和对下基层采访活动的感慨。

xx年4月,我有幸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非典期间基层采访组”到朱阳、五亩、苏村、尹庄等乡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基层采访活动,距现在算起来已经整整八年了,可是,过去的事情却历历在目。

八年中,我从记者到编辑,从下基层到固守阵地,虽然寸步不离新闻这两个字,但是,差距可想而知。有时我也想:如今山区群众的变化如何?他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抽空能重回故里,听听犁牛河的水声;看看紫石沟的风景;闻闻梁庄烟叶淡淡的清香;望一眼闫家沱郁郁葱葱的中华杜仲那该多好。从新闻里,听我们的一线记者发来报道说:朱阳不再是种烟叶、栽杜仲、发展香菇、生产紫石砚。他们发现另一支柱产业——栽核桃,而且生产的核桃在全国是挂上号的名牌产品。到了秋天,革命老区朱阳的每一个山疙瘩都是核桃的天下。八年前的苏村,一条条、一道道的村路几乎都是不到三尺宽的土路。当时,胡坡村的村民很知足的说:我们村修路了,架子车、摩托车可以进山了;段家洼的乡亲说:三门峡教体局驻村工作队给村建学校了;卫家磨的老百姓指着河滩说:这里要重修水库了;董家沟的老百姓开始种大棚菜了。

10月26号,我和三门峡日报住灵宝记者站站长牛富江、新闻部主任周敏、金城灵宝记者屈建国一同去久别的苏村原上,眼前宽阔的水泥路、布局合理的店铺、卫生整洁的街面和扑面而来的果香让人心旷神怡。新农村建设楼房干净整齐,自来水、卫生间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当年的散户进了小区;7、8个学生,一个老师,三个年纪的复式学校取消了;卫家磨变成了以灌溉、供水和防洪为主的中型水库;就连西红柿也被香港麦当劳快餐店包了。记者、基层、群众,我不知道能不能说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可是我能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记者,时刻都离不开基层,到基层就必须深入群众。

有句话说: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我的同事们,也正是有这样的毅力和信念,他们才能扎根基层,采来了老军人义务修车的感人事迹;采来了为村民建健康档案背着设备步行山路而摔伤腿的乡村医生王帅军;采来了情系社区群众,免费为贫困老人、军烈属上门服务的好警嫂孙晓萍;还有农村第一书记的榜样张学恩、杨波、南岳武、申占军;大学生村官张少壮等等一批优秀青年干部和反映和谐社会风气的好人好事。

我骄傲我有这份职业,我更佩服我有这么好的一帮同行记者,在少数人才知道有记者这么个节日的今天,我代表广播电台的所有编辑记者说一声:大家节日快乐!谢谢。

《记者节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