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祁黄羊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16 10:03:08
祁黄羊教学设计15篇

祁黄羊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祁黄羊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祁黄羊教学设计1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祁黄羊大公无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课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祁黄羊这篇课文,通过初读你知道了什么?祁黄羊几次举荐?

2、作者写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

初读感知

多媒体出示:看画面,听录音,熟悉课文内容。

、细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中军尉及其职责的重要性。

(3)多媒体出示:这么重要的职责,祁黄羊为什么要辞职?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原因。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祁黄羊举荐的是谁?你从那些内容知道的?

(2)多媒体出示人物对话,抓重点词句理解。(想了想、郑重、十分惊讶)

(3)带着你的理解读人物的对话。

(4)合作探究:祁黄羊推举解狐的事被他家族的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说的?祁黄羊是怎么说服家人的?

3、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祁黄羊顶着巨大的压力推举的将才却出现了意外,到底是什么意外?他又推举了谁?默读课文8——11自然段思考。

(2)师生交流

(3)多媒体出示人物对话,抓重点词句理解。

(4)合作探究:当祁黄羊推举自己的儿子时,有些卑鄙小人开始说坏话了,他们说什么?祁黄羊是怎样说的?

(5)同学们来夸一夸祁黄羊。

4、学习课文第12段,晋悼公是怎样夸他的?

(1)生读文思考

(2)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处以公心”

(3)小结:你认为祁黄羊是怎样的人?

、拓展思考

1、祁黄羊为什么不现推举推举他儿子,而是推举解狐?

2、当解狐、祁午知道祁黄羊的推举,会怎样想怎样说?

祁黄羊教学设计2

【课题】

祁黄羊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出以公心”的意思。

4、凭借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复述课文,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题,导入新课

1、简介祁黄羊。

课文是以人名为题的,一看就会想到什么?写的是哪方面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本文写了祁黄羊几次推举人选?从哪儿到哪儿?

分别指名朗读。

2、他第一次举荐谁?

学习下列词语:

人选、兴亡、举荐、合适。

3、他第二次举荐谁?为什么?

学习词语:召、慎重、避。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朗读

分段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讲解时代背景。

2、理解词语:几个大国、征伐。

3、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

二、学习读二、三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3、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呢?

这又指的是什么回事?

4、什么叫出以公心?

即兴表演朗读祁黄羊两次推举人选的情况。

三、复述指导

1、朗读课文,记住有关内容。

2、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回忆各段段落大意。

4、试述

分别复述祁黄羊两次荐贤,要说的详细。

5、同桌互说。小组评论。

四、作业:

1、把《祁黄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祁黄羊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出以公心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推荐的是谁?为什么?(联系开学初写的小作《推荐与自我推荐》)

2、有没有谁推荐的是潘晨曦(一个成绩优秀、能力很强但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在班上人缘一般的女孩)?推荐潘晨曦的举手。为什么?(几乎没人举手,这一点也在意料之中)

3、 请潘晨曦的同桌回答: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比较好但与其他同学关系一般你会选她吗?(不会)如果潘晨曦与你的关系一般但她改掉了自己的缺点,与其他同学关系比较好你会选她吗?(会)教师点评:你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希望潘晨曦能够改正缺点,这样你一定会得到大家的支持与信任的。

4、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看春秋时期的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2、在向晋悼公推举人才时,祁黄羊是怎么做的?

板书: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3、理解:“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亲”。

板书:解狐 祁午

4、一会儿推举自己的仇人,一会儿又推举自己的儿子,老师知道了,祁黄羊一定是老糊涂了,推举前没有认真思考。

5、从书上哪儿可以看出我说错了,找出证据来说服我。

6、指名读。

7、祁黄羊两次推举前都想了想,我们也来想一想,他会想些什么?

……此处隐藏20724个字……荐》,学生自由读。

毛遂自荐

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门客毛遂自我推荐,说:“我算一个吧!”平原君见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强同意了。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兵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项工作

祁黄羊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重点读准“祁黄羊中军尉晋悼公解狐压根儿落下了毛病”;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以课文中心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支点,通过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4、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这一单元里,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认识了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我们认识了大智若愚、拒收礼物的公仪休。他们犹如夜空的星辰、始终照耀着我们,感动着我们。今天,我们学习又一篇感动人心的课文——(板书并要求学生书空)祁黄羊。

师: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读过。能读准这些词吗?

出示:祁黄羊中军尉征伐落下毛病

晋悼公准许辞职合适接替推荐举荐郑重慎重

教师引导逐组朗读——1、纠正不准的读音;2、点拔:“推荐”与“举荐”是一对近义词,“郑重”与“慎重”不一样。(慎重,小心谨慎地思量,深思熟虑,侧重于内。而郑重是严肃认真,多指表情凝重,侧重于外)。

二、初读(课堂上的初读,而不是也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

师:这些“拦路虎”都读准了,再来读课文也就容易了。下面请同学认真地读一篇课文,读了完课文,把书放下,要养成一个“掩卷沉思”习惯,思考这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并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思考,根据这句话,课文可以分成哪几段。在书上作个记号(双斜线),明白吗?开始读——

教师巡视,点拔,提示学生分段没有统一的答案……

三、读书、交流

师:课文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们是怎么分段的?

a1—2;3—11;12

b1—2;3—7;8—12。

c1;2;3—7;8—12(学生说出段意即可)

师:这则故事不像《三顾茅庐》那样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它就是由简单的人物对话构成的,但听同学们的分段,我忽然发现它也有一个清晰的过程。有起因,有发展,有波折而且还一波二折呢?

师:谁来读‘事情的起因’

师:谁接着读‘波折中的第一波’。(鼓励学生多读一句——读到不久就去世了)

师:可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谁着读。

(注意随机指导学生读好书——注意人物的语气等!)

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练习并指名复述

师:飞将军李广因为卢纶的一首诗《塞下曲》而妇孺皆知,三顾茅庐的刘备因为罗贯中的笔而家喻户晓,与他们相比,祁黄羊的知名度可差远了,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祁黄羊,领略他那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无私精神呢?只能*我们同学一而十,十而百地讲,绘声绘色地讲给别人听,大家愿意自己试试吗?

五、指导生字书写布置家庭作业(课后习题3)

重点指导:伐(斜钩挺直)、晋(中横拉长、托上盖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人物对话,感受祁黄羊一心为公的形象。

2、深入理解“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义

3、对祁黄羊这一历史人物有自己的评价。

一、导入:

课前板书:(四个历史人物——祁黄羊、晋悼公、解狐、祁午)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祁黄羊》这篇课文,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历史人物,谁大声地读读。祁黄羊与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他们之间的故事是围绕一件什么事展开的。

(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板书——中军尉!)

师:这则历史故事是在对话中展开的。落在纸上的对话,是没有语调,没有表情,甚至也是没有感情的。所以,记录的人想出了一些补救的办法,那就是提示语和标点。

下面,就让我们默默地在想象中倾听他们的对话,注意人物的提示语,注意句子中的标点,或许你会发现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体验地别人错过的一份情,感受到他们那颗跳动着的心——别忘了用笔留住你的发现!二、默读批注

师巡视、点拔

1、悼公的两段话始终是:?+!(细细体会其中的情义)

2、郑重(表情严肃)

3、就照你的意见办!(无限的信任)

4、如此出以公心(如此就是“这样”,哪样呢?“如此”可以去掉吗?加强了语气)

5、看来(为解狐不能接任中军尉一职而感到深深遗憾、惋惜)

6、只有(非祁午不可)

7、压根儿没想(仇敌、父子关系不复存在,那此时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三、交流、练读

师:从?!可以看出悼公的语速、语调是富于变化的。从这种变化里,你能感觉到什么?

师:与悼公相比,祁黄羊说话时的语速、语调有什么特点?(不慢不变、平缓)

师:如果说悼公是因为“深感意外”,是因为“十分惊讶”而表现出这种语速、语调,那是什么让祁黄羊始终保持着一种“语速、语调”呢?(内心平静,问心无愧——读他的话)可是在别人眼中他是问心无愧的吗?愧对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可谓不忠;愧对自己徇私情可谓不忠。

师:(结合板书,“天平”)掂量的是什么?(军事才能)托举的仅仅是一个中军尉吗?(他托举的将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仿佛不能有丝毫的误差。天平的指针始终对着谁?(君、国)

师: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可敬可爱的英雄,他们一心为公,唯才是举,为国家推荐优秀人才,让国家走向了强盛。祁黄羊只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今天,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位同样可敬的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毛遂——课后请同学们读读他的故事。我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感动,许多收获,有兴趣的可以把你的收获写成一篇读书心得。

《祁黄羊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