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
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教学挂图。
3、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我要的是葫芦》这一课,学习了生字新词。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是否记住了上节课所学的生字。
2、 咱们开火车读,好吗?(出示生字词卡片)
葫芦 自言自语 挂在 慢慢地 奇怪 好哇 盯着 瓜藤
3、真棒!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我们先来看看两幅图,仔细观察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
5、小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把书打开,快速地读一读课文,去找找答案吧!
二.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着第一幅图,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
2、哪两句话是描写葫芦的生长过程的?请同学们边读边用铅笔画出来。
3、谁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4、这么讨人喜欢的小葫芦多好哇!谁再来读一读?板书:长满了绿叶
5、可爱的小葫芦
6、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可以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
7、说得真好!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谁会用“可爱”说一句话?
8、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真是太喜欢了,所以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什么意思?谁能用“每天”说一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
过渡:那么种葫芦的人最后得到这些可爱的小葫芦了吗?你从哪一个自然段看出来的?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咱们一起读读这个自然段好吗?(板书:变黄都落了)
过渡:那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请同学们读读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当叶子上岗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找找书上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语句?
3、大家来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出示小黑板)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吗?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老师认为带“!”的感叹句更能表现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满不在乎的态度。
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这个教学环节不强调学生表达的跟老师总结的一个样,只要能体会出两句话的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就可以了。)
4、种葫芦的人不在乎叶子上有虫,只在乎葫芦,他怎么说的?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读出这样的语气?
读得真不错!咱们一起读这句话好吗?
5、当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谁来说一说?
6、大家看黑板,(出示小黑板):{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样吗?
小结:这两句话意思一样,老师认为带“?”的反问句表达的情感要强烈些,更好一些。
7、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注意要读出不同的语气。
8、种葫芦的人真是太糊涂了!这时他的邻居看见了很替他着急,就来劝他。咱们来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好吗?
9、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10、从邻居劝告那个人的过程中,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同位互相讨论一下。
11、谁来说给大家听?(边总结边板书:生了蚜虫——不用治 不听劝——虫更多了)
三.再读课文。
1、 下面请同学们拿起书,边听录音边小声跟着读一遍课文,好吗?
2、 齐读课文。
3、 学到这儿,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4、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拓展活动:
1、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呢?
2、 出示小黑板:(笔头练习)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下了一棵葫芦。过了些日子,(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 )的叶子,开出了很多(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好多( )的小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这时,他想起( ),赶快( )。后来,小葫芦慢慢( ),一个个都长得( )。
3、 小结: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其实我们生活中也一样,当你有了小错误,别人提醒你时,你应当虚心倾听,及时改正,否则也会像种葫芦的人那样后悔莫及。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挂图1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 ↗ ↓
| 不用治 ↗ ↓
教学挂图2
雪白的小花 不听劝 ↗ ↓
| ↓
| ↓
可爱的小葫芦——————————————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 ……此处隐藏20409个字……p>
A、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①他心里想什么?(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分析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指导从朗读中知道这两句话的语气不一样,前一句更能体现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
B、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我们也来读一读。
②理解自言自语,指导朗读这句时要小声一点,试一试。
③从句话中,你还能读懂什么?指导读出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C、 第三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①叶子上生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朗读邻居的话
②谁也来劝一劝!咱们再来劝一劝。
③那个人听了有什么反应?(奇怪,你来读一读)
④男生来奇怪地说一说;女生读一读。
⑤男女生分角色读对话。
⑥分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⑦比较着读,并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强。
⑧两个句子总起讲一讲,读一读,增强感受。
⑨他要的是葫芦,而什么是不需要的?
⑩但事实上行吗?为什么?
⑷教师小结:
是啊,叶子和果实是有密切联系的,叶子给果实送去营养,果实才能长得好。
三、启发想象,拓展说话
⑴师:当种葫芦人看到心爱的小葫芦黄了,落了,他感到怎么样?(伤心、难过)
⑵仅仅是伤心、难过吗?
⑶当他终于明白了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了的原因。
(课件出示:他可能会地说:要是_______。)
⑷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联系的。我们书上的字也是有联系的,让我们一起去写写吧!
四、快乐写字,交流经验
⑴先观察一下第56面最后2个字的字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怪、慢都是竖心旁)
⑵说一说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⑶教师范写,并着重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地方。
⑷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⑸展评学生作品,交流写字经验,给予适当鼓励。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黄了、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