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9-04 13:55:1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9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9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

(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

(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2、感受祖国山河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江、李白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诗导入,了解长江。

1、课件出示一组有关长江诗词,学生读。

2、你对长江了解有多少?(汇报有关长江资料)

二、朗读古诗,初悟诗意。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

三、品读理解,感悟诗情。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方法?用喜欢的方法自学古诗。

2、汇报诗题。

(1)“望”是什么意思?

(2)“天门山”指什么?

(3)看作者把诗题的意思补充完整。

3、汇报第一句。

(1)指名解释第一句(一、二名学生汇报)。

(2)启发提示。

理解古诗中的“断”、“开”和“回”。

(3)第一句诗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

4、汇报第二句。

(1)指名释意古诗(一、二名学生汇报)。

(2)看最后一句古诗,你认为李白现在在哪儿?现在能更完整地说出诗题的意思吗?

(3)这“一片孤帆”从哪里来?作者正往哪行驶呢?

(4)点拨难点。

A:“出”字是一个表示什么的词?;

B:用动词写天门山你有什么疑问吗?;

C:此句诗改成“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D:用“出”字有何绝妙之处?;

E:学生讨论汇报,并提出汇报交流要求。

听别人的发言,请你认真思考,看对自己的想法有提示、帮助。

5、解释整首诗的意思。

6、通过整首诗看出李白在赞美什么?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吗?

四、拓展知识,丰富积累。

1、汇报交流有关李白资料。

2、能背出李白写的其它古诗吗?

五、结语升华,提出希望。

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李白及他的诗歌只是这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千古流传,等待我们去欣赏、去诵读。

课后同学们多积累古诗,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宣布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说明

这篇文言文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然后讲假如让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从小学开始,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很有好处。选编《学弈》一文的目的,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 ……此处隐藏9583个字……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在书上勾出关键词语。

⑶相机指导朗读,重点读好关键词语。

3、自由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读、表演读。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

4、试着背诵课文。

四、实践活动

读课后泡泡里的话,说一说除了课文中讲到的,自己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资料;通过网站了解一些典型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依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段,积累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三、教学用具

一张展示大象骨骼斜插在河土中脚踏踩石的投影片,一张呈现大象骨架高大完整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21课黄河象。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三部分内容。师:首先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陈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整(这具骨骼有什么特征?)-高大完整

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述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整?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发现史上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什么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关联的情况可以推想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现后马上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挖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景。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景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想)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现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景,这个故事发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合理吗?哪些地方合情合理?为什么合理?举例说说。分小组交流,选择汇报形式。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合理、严谨、完整,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夏天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生:课前阅读描写夏天的书籍。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夏天相片,包括江南水乡、苍茫塞外、黄河流域的夏日图片,请学生辨析哪一幅图片是本课描写的夏日情景。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小组交流

1?人们爱吟诵春花秋月,冬雪的洁白也为人们称道,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3?用横线勾出文章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赞美夏天

1?文章从几方面赞美了夏?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夏季特点的句子。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夏季、绿草、树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2)这一声声蝉鸣真是那样使人心烦吗?在这里,作者透过蝉鸣,想告诉我们夏天怎样的特点?

(3)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之间,正是一个、的旺季。(春华秋实承前启后生命交替)

(3)联系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它们的长势怎样?

4?感悟夏天的旋律。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2)用自己的话谈谈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勾出写夏季特点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板书:

热烈磅礴之势

金黄旺盛活力

紧张人倍忙

赞美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