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婀娜、舞姿、粼粼、波纹、干涸、点缀、涌现、潮湿、流通、舒服、印象”等词语。尝试应用词语练习表达。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运用边读边想象、抓关键词、联系自身生活体验等方法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出自己的见解。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掌握“借景抒情”的习作方法,并仿写。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表达思乡感情的多种表现方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激发兴趣
1、“月是故乡明”,家乡──始终是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一轮明月,一阵秋风,一场风雪曾能让古人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怀。一朵梅花,一棵桂花,让作家的思乡之情无比缠绵。今天,我们走进作家谢冰莹,去领略感受她那份独特的思乡情怀。
出示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2、看了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畅说)
3、请同学们“看”着自己想像中的优美画面,读读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题目吧!
4、其实,这个题目就是一首古诗中的诗句,有谁知道?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前诗人马致远在枯藤老树昏鸦相伴的古道上,迎着烈烈西风,感慨天涯断肠人的愁苦,从此也留下了许多游子对于“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今天这篇以这个名句为题的文章又将向我们讲述怎么样的情怀呢?自学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完成读书卡。
课题:
作者
家乡景
童年事
故乡人
作者情
2、(出示课件)抽读字音拗口或易读错、难理解的字;
理解词语。
潺潺:指流水的声音。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点缀:衬托、装饰,使更好看。本文指小溪使家乡的风景更好看。
守望相助:本文指家乡的人们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3、读了课文,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念、热爱家乡)。课文中哪个句子最全面概括了作者的那份情怀。
(出示句子: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三、读悟交融,领悟写法
1、多少的思念、多少的眷恋,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爱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在相应的地方圈画批注。)
①通过圈画批注,现在,你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么样的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那段日子”,指的是童年在家乡生活的那段时间。“那些美好的印象”,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捉鱼虾、过小桥、丢野花、上茶山、赏野菌,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2、全班交流:
(1)交流研讨(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从“清澈见底”、“长长的柔软的柳枝”、“婀娜的舞姿”等来体会家乡景色的美,从而看出作者是多么的爱家乡!
②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美景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抒情方式叫作什么? (“间接抒情”)
间接抒发感情的语句,我们只有深入研读,才能体会得到。再读读课文,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的这种情感?
③ 师动情地描述:
“清澈见底的小溪潺潺环绕着村庄,婀娜的垂柳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婉啭的叫声与哗哗的流水声相唱和着”,在你的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引读)
④ 师点明学法: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是读书的一个好方法!
⑤ 出示课文插图1,这么美的景色谁不喜欢呢?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声再一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图画”中吧!(配乐朗读)。
⑵ 从第五自然段的“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这几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① 运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来体会。
② 出示插图2,在作者眼里,家乡的日出、清风;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都是美的。让我们迎着“凉爽的清风”,透过东窗,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吧!(感情朗读)
⑶ “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非常热爱家乡。
① “我爱我的老家”、“但我非常爱它”,这样的抒情方式是什么?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作者的情感。
② 但是,如果说家乡的美丽景色使作者十分爱恋,这好理解,可“低矮的平房,阴暗的光线,潮湿的地面”,这样简陋的房子会让人喜欢吗?可作者却“非常爱它”,你是怎么理解?
③ 真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呀!不管景色美不美、条件好不好,只要是家乡的,作者都喜欢。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什么?(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爱它不须任何理由!)
④ 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深的爱恋之情读读这几句话吧!
⑷ 第二自然段的“……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是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儿。”童年时期的事作者至今仍记得这么清楚,可见作者一直怀念着家乡、深爱着家乡。
① 课文中哪些片断也是描写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
② 引出第三自然段的“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第四自然段的“我曾经随着采茶女上山摘过茶叶……”
③ 读读以上几个片断,作者都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
(“间接抒情”)
④ 学生练笔:间接抒情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想像去补充。请选择你最感兴趣或熟悉的一个片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乐趣。
⑤ “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这种方法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中,与作者共享欢乐。
⑥ 寻找小鱼、小虾,丢野花,摘茶叶……都是那么的快乐有趣。家乡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作者怎 ……此处隐藏23511个字……,使作者油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通过这节课的读书交
流,现在,你知道" 那段日子" ,是指什么样的日子?" 那些美好的印象" ,是哪些美好的印象吗?
②、引导学生用" 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借助板书)来理解。(" 那段日子" ,指的是童年在家
乡生活的那段时间。" 那些美好的印象" ,一指家乡美好的景色,二指童年玩耍的情景,三指家乡人们的太平生活。)
③、美丽的家乡景色、快乐的家乡生活," 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字--" 爱" !感情引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个丰富多变、动态发展的过程," 预设" 是" 生成" 的有效前提," 生成" 使" 预设" 精彩高效。在以上整个教学环节中,以老师、学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对话互动,使学生的自读自悟有一个" 质" 的提升," 润物细无声" 地把感悟语言、体会情感、指导学法、领悟学法等融于教学过程中,实现语文" 人文性" 与" 工具性" 的有机揉合。)
四、课堂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课文。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娓娓地向我们道出了他那无尽的思乡之情,
不仅有深情的往事回忆,如……;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如……(学生看板书回答)。但不管是间接抒情还是直接抒情,都同样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2、我们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家乡,去欣赏那诗一样的景色,去感受那诗一样的生活吧!
5 5 3、小结学法。书是读懂的,但要有恰当的读书方法。这节课,大家都用了哪些读书方法?
(学生简要举例说明,如" 抓住重点词句" 、" 联系生活体验" 展开想象 、" 联系上下文" 等)。希望 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读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总结课文、领悟写法、小结学法,既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什么、
表达了什么,也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么写的、怎么表达的,"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这将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阅读写作中进行迁移运用,达到" 学以致用" 。)
五、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可以搜集有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图片资料,也可以为家乡作画、作文,或者学唱" 家乡曲" 、学跳" 家乡舞" 、学烧" 家乡菜" 等,来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为本单元主题活动" 浓浓的乡情" 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文为略读课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直接或间接流露着作者对家乡无限的怀念和热爱。教学我注意了这些教材特点:第一,老师自己要倾情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绵绵的思乡情境中,语言要饱含深情,充盈着赞美与爱恋,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 爱(乡)" 的气息,才能" 以情激情、以情燃情" ,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进而入情入境地去阅读课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第二,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第三,在全班交流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 鲜活信息" ,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甚至即时进行教学" 二度设计" 。特别要提醒的是,如果在交流的伊始,学生就谈到结束句:" 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老师应暂缓展开引导,待到交流尾声,再让学生体会其含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小桥流水人家》教学设计15【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1、谈话:
(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
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2、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4、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1、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全班交流:
⑴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1、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4、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⑴“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⑵“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⑶“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⑷“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配乐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4、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文档为doc格式